這些天,李綿軍總校長分享“成長回憶”,多次與神墨校長人線上交流,與神墨人談疫情思考,談個人成長,談底線思維,談困境突破,談心態轉化,談境界升級。相關音頻回放和錄音已全部分享,神墨校長人切莫錯過。
在這里,再和大家分享幾個關于疫情與成長的思考角度。
壹
一周前,陳春花教授在公眾號上發了一篇文章,題為《2020,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涅槃重生》。以下是文章開頭的幾段:
面對這一次疫情危機,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方式來面對?無論是對整個經濟影響的理解,還是在過去的危機當中企業成長的案例,都告訴我一個非常明確的道理,那就是,當事情飛速發生已然失去控制,唯一的方法就是讓自己靜下來。
環境一定是很復雜的,人會遇到什么樣的環境也完全是不確定的。但是,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怎么去思考,怎么去理解環境。
也就是說,我們不僅要能夠直面危機,還要能夠認識它,更重要的是能跟它相處。那么如何做到這一點?核心還是要改變自己。
正如我在2020年的新年獻辭中所說的,身處這個不確定性持續發生的時代,你我都需要徹底更新自我。
這意味著,需要你有意識地放棄熟悉世界,有意識地進入陌生世界;意味著,需要你主動離開自己的舒服區,主動探索自己的未知區。
我們都知道,未來才是最重要的,也許是更有趣的,也許是更危險的;也正因為此,它也是最不可知的,而不可知本身成就了無限的可能。
所以,那些活在未來的人們,所能做的就是與現在的自己做斗爭。只有這樣,全新的可能性才會真正發生,而你也因此擁有了你的未來。雖然可能會失敗,但是如果不做改變,就會注定失敗。正是我們自己的改變,決定我們自己的未來,而不是其他。
用“神墨語言”概括一下,陳教授核心要闡述的觀點是:當下和未來,我們最重要的是“境界升級”。
貳
幾天前,新東方俞敏洪老師在自己的公眾號上發了一篇文章。文章很長,摘取兩小段:
在疫情期間,我想的最多的是后半輩子如何度過,才能更加快樂和有意義,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沒有人能夠預料,所以一定要珍惜每一天,更好的利用起來。
人們已經開始習慣疫情中的生活,但其實我們正在經歷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嚴峻考驗。疫情帶來的家庭困境、經濟衰退、世界格局變化,人與人關系的撕裂,其后果現在還沒有全部體現出來。我們只能以樂觀的心態,做最壞的準備,并為最好的結局而努力。
是不是很熟悉?兩周前,李校長就和神墨人分享,我們要“接納最壞的底線,向更好的方向努力”。
叁
疫情發生以來,有專業分析人士寫了篇文章,拋了個問題:“疫情期間破產、倒閉的教培機構,有多少是真的因為疫情?”以下是文章最后一段:
這一次的疫情毋庸置疑給全國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也讓許多教育機構遭受重創。但是,暴雷的機構仍是少數,大部分的機構依然在努力存活,也有機構在努力活得更好。因此,我們在正視疫情給教育行業造成損失的同時,也要正視機構本身就存在的虧損和管理失誤。如同吳伯庸所講,要做一個站著的企業,而非跪著的企業。要擁有健康的體魄,專注品質和長遠,而非重營銷輕質量,僅僅看重眼前利益。
疫情和當下的困難在提醒我們什么?大神墨“頂天立地”,每一所神墨學校如何擁有健康體魄,在當下和未來堅定的“站立”?
肆
長征結束后,有人問鄧公(鄧小平)長征是怎樣走過來的,他說了三個字:“跟著走”
1973年,歷經波折重回北京,被問到如何度過艱難,他的回答是兩個字:“等待!”
放松的安住本性,耐心的等待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