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以來,總部各部門開始掀起了一股“三高”風,討論學習“三高”工作作風,并且還將舉辦專題辯論賽,爭做“三高”人群。
所謂“三高”工作作風,指的是“高效率、高質量、高品質”。關于這“三高”沒有具體的標準,每個人需要根據自己的工作情況制定自己的一套標準作風。


首期新加盟校長發展特訓營期間也懸掛了“三高”橫幅
其中“高效率”很好理解,主要指工作完成的速度、具體產出、以及及時的復命匯報。而“高質量、高品質”之間有何區別,很多人第一眼看到都會有疑問,這里簡單解釋一下:
高質量,更多的是指單項工作的完成度、專業性,是否能夠將工作做得漂亮,做的出色等等。
高品質,則是更高的一種層面,能夠把一系列單項工作統籌配合,比如一項工作成果產出之后,應該圍繞這個成果進行“深加工”,與其他角度的工作配合,形成體系。例如講師課件,是否全面,是否好用等;而“高品質”更偏向體系化,前期準備不僅要完整可行,后期的服務也要完善到位。例如“家長會”的召開,前期的內容策劃,以及結束后與家長的溝通、調查統計和咨詢等。
大體如此,“三高”作風最重要的是團隊之間討論思考的過程,而不是具體的概念,只要結合工作思考,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
一項工作交到我們的手里,用怎樣的效率,達成何種質量,最終能否形成品質化的成果,這都是我們要思考的。而開展對“三高”工作作風的討論、學習“三高”,將會促進教師團隊形成自我思考,提起覺知。
希望大家能通過“三高”的討論學習,提升教學質量,做好辦學!
北京總部部分部門討論學習圖片:


口才研究院


事業發展部


宣傳部

艾萊克英語研究院


注意力研究院


綜合部


文化發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