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4日,這樣一條新聞被各大媒體廣泛轉載——阿塞拜疆時間下午5時30分(北京時間晚9時30分),聯合國教科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
2013年12月4日,這樣一條新聞被各大媒體廣泛轉載——阿塞拜疆時間下午5時30分(北京時間晚9時30分),聯合國教科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八屆常務委員會會議通過決議,決定將我國申報的中國珠算項目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中國第三十項被列入非遺的項目。這條消息,讓珠算人歡欣鼓舞,大家數十年的不懈努力終于換來成功。

正如會議通過的《決議》所說,“珠算既是中國人文化認同的象征,也是一種實用工具;這種計算技術經世代傳承,融入日常生活的多個方面,具有多重社會文化功能,向世界提供了另一種知識體系”。
是的,珠算歷史源遠流長,作為中國的計算方式方法,珠算擁有1800多年的歷史。公元190年的《數術記遺》一書中就出現“珠算”一詞,經過實踐發展,唐宋時,珠算愈加完善,到元明時期,珠算已經流行于民間,得到廣泛的使用,到20世紀后葉,珠算的價值被不斷挖掘,從珠算中演變而來的珠心算,讓我們看到它對兒童心智潛能開發的明顯效果。珠算,在新世紀煥發出勃勃生機,繼續造福后人。
珠算,經歷漫長的孕育和發展,形成了博大精深、豐富燦爛的珠算文化。成功申遺,是珠算走向世界的標志,是中國文化為人類文明貢獻的一顆璀璨明珠。
珠心算,這個從古老中華文明孕育出的美麗花朵,伴隨著世界多元一體化進程,正以公認的教育啟智功能,以自己獨特的魅力,走向世界,讓更多的孩子了解并受益于中國優秀文化。

神墨珠心算,起步于“算圣”劉洪故里。深受珠算文化浸染,神墨人始終以珠算文化傳承發展為己任。22年發展歷程中,神墨老師成為“珠算傳承人”,無數神墨學員成為“小小珠算傳承人”,神墨人齊心協力,將珠算的智慧火種帶到世界各地,助億萬人進步。
目前,神墨已授權110多個國家開展神墨珠心算課程。12月4日,“第四屆神墨珠算小小傳承人”全國總決賽將如期舉辦。參加比賽的孩子,是全國珠心算學員中的佼佼者,也是珠算文化的直接受益者和傳播者,他們身上寄寓著珠算的未來。

七年時光轉瞬而逝,珠算申遺成功的畫面場景歷歷在目。12月4日,中國珠算成功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周年紀念日,這是每一個珠算人和珠心算教育工作者值得慶賀和深感自豪的日子。
珠算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珠算的昨天已經寫在史冊,珠算的美好未來正在我們手中創造。申遺成功是新的起點,傳承和發揚珠算文化,神墨人任重道遠。在珠算文化弘揚和珠心算教育事業的光明大道上,神墨人愿與各界同仁一起,繼往開來,不斷創造新的輝煌!